2025年2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齐聚一堂,集中收看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的现场电视直播。6位老师的精彩演讲,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引发强烈共鸣,令人心潮澎湃。听完宣讲后,在袁金明副院长的组织下,老师们来到会议室,讨论学习体会,交流感悟心得。
曾有春教授饱含深情地畅谈自己听讲的感受:六位老师的事迹报告让我深受鼓舞与震撼。教育家们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仁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可亲可敬可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牢记教育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家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要以高尚师德、扎实学识,帮助学生成长。二是增强自身本领。在这知识更迭迅速的时代,需要我们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以良好状态投入教学之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关注关爱学生。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做到严而有度,用爱与耐心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四是培育创新意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内涵也在变,教育需要因时而制、与时俱进。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自觉对自身专业知识加以重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懿老师就自己听讲的感悟侃侃而谈:尽管教育环境和技术手段在不断变化,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和使命依然存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心灵的引导者、个性的塑造者和创新思维的激发者。面对未来,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导向,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其一、教育是双向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学习者。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互动,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其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和爱好,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其三、耐心与关爱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师的耐心和关爱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其四、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的工作往往不会立竿见影,但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会在学生的未来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其五、不断学习与成长。教育领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需要保持学无止境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其六、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职责,这种使命感促使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工作,还需要与同事、家长和学校管理层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其八、教育的挑战与乐趣。虽然教育工作充满挑战,但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也会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总之,教师这一职业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未来。教师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张起跃老师引经据典地说到,教育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力量,而教育家精神则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所在,它凝聚了中国教育的智慧与担当,是我们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中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情怀。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无数教育先贤用一生践行的教育信念。从古代的孔子、孟子等,到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等,再到当代的魏书生、张桂梅……这些教育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行动,诠释了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们的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默默耕耘。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扎实的行动,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像教育家们那样,勇于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王佳星老师说,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对教师自己而言,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其实是一次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我认为,教师要做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学习与修身的示范者和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努力把高标准做事这个原则贯穿到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上,可以说教育家精神就是我们做事追求的楷模。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时时为楷模。教育家精神就是守正创新,就是使命表达,就是时代集结号。今后,我要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努力做一名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合格高校教师。
宋浩林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及“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苏东林院士分享她在极端恶劣的境况下,仍坚持科研领域的实践创新;杭州二中的蔡小雄校长介绍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许智宏分享了他耐心培养能力有缺失和障碍学生,即使自己患病仍坚守教育岗位,也让我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在推动教育公平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意识到教育家精神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康薇薇老师教师谈了三点学习体会:一是要以仁爱之心育人,既要善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也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二是要有奉献精神,饱含对学生的爱,以满腔赤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三是要加强自我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
在大家畅所欲言之后,袁金明副院长认为,大家的发言紧密联系教学工作实际,情出于心,发自肺腑,既有高度也有温度,也接天气也接地气,发言有质量也有情怀,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标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立足三尺讲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挺膺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把马院打造成第一学院、把思政课堂打造成第一课堂”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王佳星摄影,袁金明撰稿,汪先平审稿)